高清图解:为什么有的车更耐撞?汽车车身构造解析
在这个合集里,我们精心挑选了一系列高清图片,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构造到电池包的内部组成,从电机的类型到智能座舱的功能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进行展示。通过这些直观的图解,让您能够轻松理解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,不再被专业术语所困扰!
开车时,我们经常说“这车皮实”,“那车安全”,甚至有些品牌主打的就是安全性,例如沃尔沃和凯迪拉克。
那么,一辆车的“皮实”和“安全”,到底藏在哪些看不见的地方呢?
在汽车受到撞击时,汽车外板起不到对车内驾乘人员真正有效的保护作用,车身骨架才是保护驾乘人员的主要防线。
本文约1400字,8张图片
阅读预计1-2分钟~
01 承载式VS非承载式车身
(1)承载式
承载式车身没有独立底盘,横纵梁、车身底板和侧围焊接成整体,相当于“车身即是底盘”。目前,90%以上的家用车都是承载式车身。
优点:重量更轻(比非承载式轻15%-30%),重心更低,操控性和燃油经济性都更好。
缺点:侧面碰撞变形严重
(2)非承载式
非承载式车身的核心是独立底盘,这非常像木房子的梁柱结构,底盘由一根粗壮纵梁、横梁焊接而成的“钢架”,发动机、悬挂、车身全部固定在底盘上。
典型的越野车、货/客车都是非承载式车身。
优点:抗扭刚度极高,适合极端路况,抗颠簸性能好
缺点:重量大(约比同尺寸承载式车身大20%)、油耗高(这类车一般也不谈省不省油)
承载式车身就像是甲虫的身体,主要依靠外壳本身来承载重量
非承载式车身更像是大象,依靠骨骼支撑身体重量
因此,承载式车身一般只适用于小型车辆,如家用轿车;而大型轿车、越野车、货车和大客车等则必须采用非承载式车身。
02 面板+骨架:车身的“皮肤与骨骼”
汽车就像人一样,也有“皮肤”和“骨骼”。
车身的骨架,俗称“白车身”,一般由纵梁、横梁、A/B/C柱、门槛梁等金属结构组成。其作用主要有:
1、碰撞时,纵梁将撞击力从车头传递至车尾,避免波及乘员舱;
2、承载整车载荷,支撑发动机、底盘、悬挂系统等所有核心部件;
3、日常颠簸中,车身骨架需保证车身不变形,保护油箱和电池。
车身面板对汽车安全性几乎没有影响,主要包括车门内板、翼子板、车顶盖等。然而,并不要因此小瞧了面板的作用:
1、降低风阻:流线型的面板设计能让气流更顺畅地滑过车身,降低油耗和电耗;
2、造型美观:面板的造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辆车好不好看;
3、防尘防水:阻挡雨水、灰尘进入乘员舱
03 车门防撞梁
汽车不仅可能受到前后侧的撞击,还可能受到车门方向的撞击,这往往更加危险,因为身体离碰撞点非常近。车门防撞梁藏在车门中,往往被大家忽视,但它却是“侧面安全线”。
车门防撞梁通常是一根U型或帽型的高强度钢梁,从A柱延伸到B柱。
当外部撞击力传来时,防撞梁会像“杠杆”一样,把撞击力从车门外侧传递到内侧的车身纵梁,避免车门凹陷,挤压乘客。
在汽车受到撞击时,汽车外板起不到对车内驾乘人员真正有效的保护作用,车身骨架才是保护驾乘人员的主要防线;而在侧撞时,车门内的防撞杠则是第一道防护线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供学习参考,所用图片、文字部分来源自网络,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,请及时告知,将立即删除,无任何商业用途!
原文标题 : 高清图解:为什么有的车更耐撞?汽车车身构造解析
图片新闻
发表评论
登录
手机
验证码
手机/邮箱/用户名
密码
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
还不是会员?免费注册
忘记密码其他方式
请输入评论内容...
请输入评论/评论长度6~500个字
暂无评论
暂无评论